“走,咱说给刘参均听听,让他给评评理,看这事咋解处理 。”这是濉溪县百善镇前营村村民发生纠纷时的口头禅。
(刘参均向村民宣讲法律知识)
前营村近8000人口,2000多户人家,6个自然庄,是百善镇较大的行政村。今年花甲之年的刘参均办事公道,德高望重,在村里爱管“闲事” 调解矛盾纠纷,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,2023年淮北市司法局授予他“法律明白人”“优秀调解员” 荣誉称号。近年来前营村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中,村里的干部群众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刘参均,让他担任村里的网格员。刘参均不负众望欣然应允,满腔热情化解网格里发生的矛盾纠纷。
“道听途说”早发现。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调解矛盾纠纷,才能小事不出网格,大事不出村,刘参均时常这样提醒自己。今年春季植树季节时,刘参均在村部广场供销社里听到村民说,小史庄两户邻居在宅基地上植树,因年代久远地界不清发生纠纷:一家植树另一家拔掉,这家植树又被那家拔掉,两家互不相让吵的不可开交。说着无意听着有心,刘参均闻讯后当即到小史家两村民家中走访,又到争议宅基植树地方察看。一农户家门前与一村民的宅基地相连,村民在宅基上植树,农户人说栽到他家的宅基上了。刘参均现场察看中发现,两家争议植树的地方都在一条东西直线上,便向他们宣讲“六尺巷” 和为贵的礼让故事,开导两家依争议植树的地方各退让出半米,形成出1米宽的和谐邻居小路,两家欣然接受这一调解意见,多日的纠纷烟消云散,握手言和。
“巧调板房”解难题。兴建“四好农村路” 百姓们无不拍手称赞,但是在兴建中因路基占地难免不发生纠纷。前营村今年夏收后在前营自然庄东头,兴建一条南北长1000多米的沥青“四好农村路” 。这条路是宽4米受损的硬化路面,新建的“四好农村路” 仅沥青路面就宽7米,加上两边路肩,路基要拓宽到10米。原路基东边是基本农田,只能向西拓展,有一户村民的移动式板房,恰好在路西需要拓展的路基上,只有把这户的板房移出路基才能动工兴建。村包庄干部做这农户的思想工作,让其移出板房当做路基,农户回答说没地方挪,让村里在庄上找个空地方把板房移走,如今这个庄没有空闲宅基,板房占在路基成了修路难题纠纷。刘参均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到现场察看,发现这一移动式板房长约7米,宽约3米,是门朝南、东西摆放的占了路基,仔细揣摩灵机一动想到,把板房调成门朝东、南北摆放不就能腾出路基了吗!然后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农户,又同农户促膝长谈让其支持道路建设,农户同意“板房调向” 后又说儿子在外打工自已年龄大挪不动。刘参均把这一情况向村党总支书记陈涛作了汇报,由村里协调修路施工单位用吊车把板房调成南北摆放 ,路基清障难题纠纷迎刃而解,道路顺利施工。
依法调解促和睦。“作为一名网格员调解矛盾纠纷,不仅要公平公正不徇私情,更要依法依规不能当‘老好人’。” 刘参均经常这样提醒自已。前营自然庄有两家东西“屋搭山” 的邻居。东院邻居在楼房西山墙和院内西平房上,安了向西排水的3个水溜子,每逢下雨东院3个水溜子排水,便冲向西院的房屋墙根,为此两家发生了纠纷。“水溜子安在俺自家的房子上,水流向哪里俺管不着!”刘参均在调解这起邻居因房屋排水纠纷时,东院的邻居开始这样说。“话可不能这样说,邻里之间‘低头不见抬头见’要和睦相处,再说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中,关于相邻关系基本原则明确规定‘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处理用水、排水、通行、通风、采光等方面关系要有利生产、方便生活、团结互助、公平合理,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’。 水溜子虽然安在你自家的房子上,可你家水溜子排水冲到西院的墙根,墙根被水冲了动了就会造成墙壁开裂甚至房屋倒塌,这能公平合理吗?更不符合民法典中相邻关系基本原则,我们可要做位遵纪守法的好村民呐!”听了刘参均这番语重心长的开导后,东院邻居把原伸向房屋西边直排水形状的水溜子,换成了向自家房下排水弯管形状的水溜子,两家尽释前嫌重归于好。
担任网格员以来,刘参均对邻里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,总是不辞劳苦走家串户耐心倾听,将法理人情细细揉进乡音的劝解里,春风化雨般解开一个个“疙瘩” ,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赋能添彩。
陈若奎
众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